環境氣候
-
- 今年前10月 海關截獲植物有害生物近4000種
- 記者從海關總署獲悉:今年1—10月中國海關共截獲植物有害生物3948種、40 97萬次,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312種、5 9萬次。[全文]
-
- 生態環境部:12月上半月全國大部地區空氣質量以良為主
- 12月上半月,受多股冷空氣影響,全國大部地區擴散條件總體較好,空氣質量以良為主,首要污染物主要為PM2 5。其中,1-2日,京津冀及周邊區域中南部可能出現PM2 5中度至重度污染過程。[全文]
-
- 悉尼“高燒”難退:經歷160年來最熱11月夜晚(圖)
- 綜合報道,當地時間29日,澳大利亞悉尼最高溫度連續兩日錄得40攝氏度以上。其中,29日凌晨溫度達25 3攝氏度,打破1967年的24 8攝氏度紀錄,為當地逾160年以來最熱的11月夜晚。[全文]
-
- 生態環境部:今年秋冬季重污染過程次數較去年同期減少50%
- 今年進入秋冬季以來,截至11月26日,京津冀及周邊“2+26”城市共發生6次區域性污染過程,比2019年同期增加1次,屬于正常波動范圍。其中,今年重污染過程次數比去年同期減少50%。[全文]
-
- 商務部:外賣企業等應報告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況
- 商務部發布《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、回收報告辦法(試行)》(以下簡稱《辦法》),《辦法》指出,商品零售場所開辦單位、電子商務平臺企業、外賣企業使用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,應根...[全文]
-
- 教材循環使用,1年能省200多個億!為何叫好不叫座?
- 早在十多年前,就有媒體和學者探討并推動我國教材實現循環使用,但記者經過調查發現,目前能夠得到循環使用的教材占比很小,絕大多數的教材最終都被當成廢紙流入了造紙廠。[全文]
-
- “脫碳”倒逼綠色轉型(新時代新步伐)
- 中國向國內外展示了助推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和目標:今年,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,中國承諾在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、2060年前努力實現碳中和;在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上,中國確...[全文]
-
- 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,綜合效益充分發揮 1.2億多人用上“南水”(深度觀察)
- 江蘇揚州,江都水利樞紐水天一色。泵房里,抽水機轟鳴,葉片飛轉。南水北調東線以此為起點,13級泵站讓長江水攀越十幾層樓的高度,送達山東半島。[全文]
-
- 四部門:明年起全面禁止進口“洋垃圾”
- 近日,生態環境部、商務部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、海關總署發布《關于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》(下文簡稱《公告》),《公告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。[全文]
-
- 2020年“中國天然氧吧”活動周拉開序幕
- 24日上午,2020年“中國天然氧吧”創建發布會暨第二屆產業發展大會順利召開,發布會上有79個地區榮獲“中國天然氧吧”稱號。[全文]
-
- 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
- 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22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“守護地球”主題邊會上致辭強調,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。我們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,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,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。[全文]
-
- 我國北方河流陸續進入凌汛期 水利部部署防凌工作
- 記者從水利部獲悉,隨著氣溫降低,松花江流域部分江河已經封凍,黃河干流上游河段開始流凌,我國北方河流陸續進入凌汛期。[全文]
新聞總排行
本月排行